骨盆骨折的护理体会

2015-05-12   文章来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一科 童慧歌    点击量:1279 我要说

【摘要】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2例骨盆骨折病人病情的密切观察,做好饮食休息护理、症状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合并休克护理、皮肤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指导康复锻炼等措施。结果 12例骨盆骨折病人预后较好。结论 骨盆骨折病人合并伤多,常伴有内脏损伤,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就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壁的一处或多处连续性中断。骨盆骨折多由强大的外力所致,也可通过骨盆环传达暴力而发生他处骨折。常见的病因是创伤,如压砸、轧碾、撞挤和高处坠落等;其次为肌肉的撕脱伤。由于暴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的不同可引起各种形式的骨折或骨折脱位。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1%~3%,是临床上较多见的骨折之一。由于骨盆具有负重,保护盆腔内脏和传递人体载荷的作用,因此严重的骨折不仅会造成内脏损伤,而且对人体的负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22~56岁,交通事故伤8例,高空坠落伤4例。骨盆边缘骨折7例,骨盆环骨折5例,其中并发尿道损伤4例,腹膜后血肿1例,其他部位骨折3例,脾破裂1例,肠破裂1例。

1.2 临床表现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暴力造成,并可合并膀胱,尿道和直肠损伤及髂内外动静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休克。严重骨盆骨折还需注意有无胸、腹、颅脑损伤及其他部位的多发骨折,防止漏诊。如骨盆环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病人多不能坐起,下肢移动时疼痛加重,卧位时减轻。局部肿胀,皮下瘀斑及压痛极显著。在骶髂关节脱位时,患侧髂后上棘较健侧明显凸起,并较健侧为高,与棘突间距离也较健侧缩短。从脐到内踝长度患侧缩短,但从髂前上棘至内踝长度则两侧相等,借此可与股骨颈骨折相鉴别。

2 护理方法

2.1 急救

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2个或多个通道,且输液通道应建立在上肢或颈部,而不宜在下肢,以免液体不能有效进入血液循环。

2.2 病情观察

骨盆骨折后,骨折断端可大量渗血,与骨折严重程度成正比,渗血不易止住,易发生休克。骨盆壁及邻近软组织撕裂出血,盆腔内静脉丛损伤、脏器损伤及骨盆内血管损伤出血等,均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检查时可发现肛门有血迹,阴道有流血,肛指检查可触及到骨折端,指套上有新鲜血迹。轻度损伤可出现尿后滴血或血尿,并有尿痛、小腹痛症状。重度损伤时,患者排尿困难,因尿液不能排出而致尿潴留。若导尿时发现膀胱空虚,仅有极少血性尿液,应想到膀胱破裂并有尿外渗的可能,应及时告知医生。如尿潴留伴导尿插入障碍,则应考虑尿道损伤,不宜勉强插入,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严密观察患肢足趾活动、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反应、皮肤颜色、皮肤感觉等情况,如果臀肌、胭绳肌和小腿腓肠肌肌群的肌力减弱、足下垂、小腿后方及足外侧感觉丧失,必须立即报告医生。

2.3 饮食休息

宜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铁、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食物应易消化。稳定型,可取仰卧与侧位交替(健侧在下),伤后一周取半卧位,严禁坐立。不稳定型,应取平卧硬板床,减少搬动,必要时多人平托。

2.4 症状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尿量、皮肤黏膜,检测中心静脉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以明确是否出现休克及程度。如出现休克则迅速予高流量给氧,快速补液输血,保暖,忌用热水袋。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和腹膜刺激征,如出现相应症状体征则早期作出相应处理。维持骨盆兜带悬吊有效牵引,牵引量以臀部抬高床面5cm为宜。在骨盆两侧的兜带内置衬垫,以预防压疮。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经常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利于排便。术前日必须排除肠道内瘀积的大便,以利手术操作,减轻术后腹胀。

2.5体位护理

骨盆骨折常用皮肤牵引、骨盆悬吊牵引、跟骨骨牵引及股骨髁上牵引进行骨折复位或维持骨折复位的位置。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伤后1周内宜取平卧位,卧硬垫床。1周后可指导患者进行半坐位练习,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伤后2周开始练习半卧位,患肢抬高15°~30°,并保持中立位。牵引治疗期间,要求躯干要放直,骨盆要摆正,脊柱与骨盆要垂直。双下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体位、牵引重量、肢体外展角度,发现异常及时纠正,防止骨盆倾斜,造成下肢内收畸形,影响走路的功能。患者应遵从医嘱,不能因卧床时间长而疏忽或私自改变体位。

2.6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多由较强大的暴力所致,常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休克,尿道、膀胱及直肠等损伤。患者伤势较重,易产生恐惧心理。应给予心理支持,并以娴熟的抢救技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患者的恐惧。因术后卧床时间长,易产生厌烦情绪,应多开导,并取得家属的支持,共同为患者制定比较周密的康复计划并督促实施,适时鼓励,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向病人宣传医疗常识,解释自我护理的意义,消除过分依赖的心理,极大程度地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恢复自理能力。给予病人详细而具体的自理指导,让病人自己来完成一些指定的活动或项目,如吃饭、洗脸、刷牙、上肢伸展运动等,帮助病人心身较快地适应,促进伤病的恢复。

2.7预防休克

骨盆骨折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必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情况、表情、皮肤黏膜等。如感到口渴、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等,应加快输液、输血,给予保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2.8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床上到床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骨牵引患者也应尽早开始局部按摩。功能锻炼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愈合、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措施。正确的功能锻炼可矫正复位后的残余畸形,所以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建立治疗信心,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早日康复。对于稳定型骨折,早期可在床上做上肢屈伸运动及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同时做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运动,2—4周后下床活动,逐日增加活动量。不稳定型骨折,伤后无并发症者卧硬板床,同时进行上肢锻炼,2—3周开始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髋关节膝关节屈身运动,6—8周后拆除牵引,扶拐行走,12周开始弃拐行走定型骨折,早期可在床上做上肢屈伸运动及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同时做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运动,2—4周后下床活动,逐日增加活动量。不稳定型骨折,伤后无并发症者卧硬板床,同时进行上肢锻炼,2—3周开始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髋关节膝关节屈身运动,6—8周后拆除牵引,扶拐行走,12周开始弃拐行走[1]

2.9皮肤护理

向患者讲解皮肤护理的重要性,防止受压部位发生褥疮。应建立皮肤翻身卡,每2h用50%红花酒精按摩皮肤受压处及骨隆突处,或用棉球、气圈垫骨隆突处。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大小便后要用温水擦洗。教会患者及家属增强预防知识。

3 出院指导

合理安排饮食,补充营养提高体质,促进骨折愈合。制定出合理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骨盆骨折扶拐是下床活动的必要条件,扶拐的方法对骨折的愈合很重要,拐杖的高度应根据患者的身高调适,一般高度是患者双手扶拐,与肩同宽,拐杖软垫距离腋窝2~3cm,扶拐的力应在双手而不应靠腋窝支撑身体,否则容易造成臂丛神经麻痹,一旦发生虽经休息可以恢复,但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及功能锻炼的过程,因此出院前应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双拐。出院,于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等定期复查。在1年内不能负重劳动及运动,如赛跑、踢球等剧烈运动。尿道损伤的患者,由于断裂处瘢痕形成,易引起尿道狭窄,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尿道扩张。

4 结论

骨盆骨折患者一般伤势较重,配合医师完成检查诊断,需紧急手术处理者,迅速做好手术前准备及术前必要的支持治疗等[2]。临床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了解病程的发展规律,解除思想负担,取得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患者从思想上建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同时,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对症护理,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骨盆骨折病人合并伤多,常伴有内脏损伤,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就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参考文献】
[1]  蔡郑东.骨盆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5-77
[2]  关玉华. 骨盆骨折的护理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5A):45-4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