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前叉下止点新鲜撕脱骨折前瞻研究
2015-05-26 文章来源:西安市红会医院 樊云沛 张亮 张宪 郑江 点击量:1166 我要说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不同固定方法治疗前叉下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探讨前叉下止点撕脱骨折最佳固定方式。
方法:前瞻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43例前叉下止点新鲜撕脱骨折患者,其中Meyers-Mckeever分型2型17例、 3型26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9例,合并前叉韧带上止点部分撕裂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复位固定,随机选择螺钉带齿垫片或不可吸收缝线作为固定方式, 螺钉带齿垫片固定组21例(A组);不可吸收缝线固定22例(B组)。平均随访时间18月。
结果:受伤时间2~21天,陈旧性损伤患者未纳入有。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A组伸膝功能异常7例,<10°5例,10°~20°2例,B组伸膝功能异常1例,为<10°组;A组屈膝功能异常2例, B组屈膝功能异常1例,均为轻度受限。Lysholm评分2组平均分别为96.6+2.5分、98.3+3.1分;Tegner评分分别为6.1+0.5分、6.4+0.3分,Lachman实验检查:A组1度18例,2度3例,3度0例, B组1度20例,2度2例,3度0例。KT1000检查两组胫骨前移分别平均为6.9mm、7.1mm;健患侧对比差异分别平均为1.4 mm、1.7 mm,除伸膝功能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2,P<0.05),其他各种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二次镜检发现前叉韧带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膝关节软骨有不同程度软化改变。
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均能有效的固定前叉韧带下止点骨折,并最终均能获得膝关节良好的稳定性,但螺钉带齿垫片固定组膝关节功能丢失较缝线固定组多,考虑到螺钉固定组需二次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是治疗前叉下止点新鲜撕脱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