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已雄:人工全髋翻修术—髋臼翻修

2015-05-20   文章来源:北京积水潭医院 周乙雄    我要说

  一、概述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假体松动的病例越来越多见,假体的松动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伴严重骨缺损的高难度全髋翻修术成为关节外科医生头疼的问题。解决骨缺损的问题是翻修手术的重要环节,也是翻修手术的难点。

  二、髋臼骨缺损AAOS分型
  Ⅰ节段型骨缺损外周型
  Ⅱ  腔隙型骨缺损周围型
  Ⅲ  混合型骨缺损:节段型+腔隙型
  Ⅳ  骨盆连续性中断
  Ⅴ  髋部强直

  三、D’Antonio髋臼骨缺损严重程度分级
  Ⅰ 臼杯与骨性臼杯完全接触,无需植骨
  Ⅱ 臼杯与骨性臼杯不完全接触,仅需充填植骨
  Ⅲ 臼杯与骨性臼杯不完全接触,且臼杯在骨性髋臼
  中不稳定,需结构性植骨以稳定臼杯

  四、根据不同的髋臼骨缺损,采取不同的翻修方式
  对于骨缺损不严重的病例,可以采用臼底少量植骨+非骨水泥臼杯固定
  对于骨缺损严重的病例,最好的选择是重建完整髋臼结构、补充骨量

  五、重建髋臼原则
  重建髋关节正常生物力学和髋关节旋转中心
  —确保旋转中心于适当位置是重建髋关节力学的关键
  —髋臼侧骨缺损旋转中心上移、内移或外移臀中肌失效,关节内异常应力 跛行、假体松动
  —对于发育性髋脱位及旋转中心高位的患者,应力求安放于真臼,以恢复关节内正常应力;若真臼极浅,骨量少,而假臼骨量相对较多,则假体安放于高位臼
  重建髋臼连续性
  确保人工臼具有足够的骨性覆盖
  确保移植骨具有坚强的固定
  确保假体良好的初始和远期固定

 六、对于髋臼严重骨缺损的病例,为了确保人工臼具有足够的骨性覆盖和假体良好的初始和远期固定,最好的选择是补充骨量,即结构性植骨与打压植骨技术。

  (一)结构性植骨
  结构性植骨适用于非包容性节段性骨缺损:尤在负重区
  当移植骨块所受应力不大、覆盖范围较小者,可采用螺钉固定的非骨水泥臼杯
  当移植骨块覆盖范围大于臼杯上方50%者,应采用骨水泥型臼杯,以分散植骨块内固定物及其与宿主骨界面所受应力
  在一期全髋置换术时如何为后期翻修时多保留一些骨量?
  1.保留股骨头
  2.髋臼发育不良将1/2-2/3个股骨头植于骨缺损处,保存骨量
  3.一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骨溶解,另一侧有关节置换适应征,则同时手术,用行初次置换术一侧的股骨头,给关节松动的另一侧提供骨源
  Harris报道髋臼结构性植骨术随诊11.5年,臼杯松动率46%,植骨块明显吸收
  如何提高植骨技术
  1.植骨块足够大小,减少外露松质骨,禁多钻孔,避免植骨块血管化,骨吸收,强度下降
  2.螺钉从外下向内上方固定,避免承受垂直应力
  3.植骨块内骨小梁沿所受应力方向排列,植骨块所受应力大者,应用螺钉固定非骨水泥臼杯
  4.植骨块覆盖范围>臼杯上方50%,应用骨水泥臼杯分散应力
  5.植骨块与宿主骨床之间应紧密接触

  (二)打压植骨
  1979年荷兰Sloff提出采用异体骨颗粒打压植骨的观点
  1980年McCollum首次报道打压植骨经验
  1983年Roffman研究发现植骨后新骨形成
  1984年Sloff报道其临床经验
  1984年Mendes发表了临床研究结果
  翻修术中79-86%的臼需异体骨颗粒植骨
  对保留髋臼骨质尤其是重建臼内壁很重要
  大部分可再血管化,新骨替代并再塑
  植入异体骨颗粒后新骨替代
  术后12周,宿主骨与骨水泥层之间新生骨桥接
  术后24周,皆为新生骨替代,臼杯稳定性良好
  最初这种植骨方法仅用于包容性骨缺损,仅用骨水泥臼杯
  混合型骨缺损,可用金属网或结构性植骨,重建包容性后充填腔隙型骨缺损
  迄今有少量有关异体骨颗粒打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的临床报道,疗效令人乐观

  (三)打压植骨的优势
  生物学重建髋臼
  恢复骨量
  对于严重髋臼骨缺损亦能通过此法重建髋臼
  术后早期稳定性良好
  (四)各型骨缺损的处理
  节段型骨缺损(周围型)
  用金属网闭合骨缺损后,将节段型骨缺损转变成腔隙型骨缺损,再用异体骨颗粒充填
  节段型骨缺损(中心型)
  用金属网闭合骨缺损后,将节段型骨缺损转变成腔隙型骨缺损,再用异体骨颗粒充填
  腔隙型骨缺损(内壁完整)
  直接以多层异体骨颗粒充填
  混合型骨缺损
  用金属网闭合骨缺损,再用异体骨颗粒充填
  骨盆连续性中断
  首先修复骨折,然后闭合骨缺损,再用异体骨颗粒充填

  (五)打压植骨手术步骤
  评价缺损类型
  节段型
  腔隙型
  金属网闭合节段型骨缺损
  以螺钉确切固定金属网
  准备新鲜冰冻松质骨颗粒
  8×8×8mm
  以金属打压器打压
  大号→ 小号
  颗粒骨紧密嵌压
  逐层打压直至完全充填骨缺损
  植骨厚度应达0.5cm以上,避免骨水泥渗透植骨全层
  骨水泥应于粘度较大时置入
  加压,使骨水泥渗入植骨层
  植入髋臼假体

  (六)打压植骨注意事项
  异体骨块大小:髋臼侧8×8×8mm股骨侧4×4×4mm
  金属网应以螺钉固定,螺钉选择髋臼骨质较好处
  一层一层打压
  夯实,松质骨相互紧密嵌插
  有的包容性骨缺损可以非水泥臼杯固定
  打压植骨法≠反钻打磨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