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年2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03-05 点击量:1350   我要说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日渐升高。老年髋部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及生存质量。尽管近年来手术技术、麻醉技术及固定器械的研发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亦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由于老年患者的复杂身体状况和较差的机体功能,其治疗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本刊在前期推出“髋部损伤”、“髋部骨折”重点刊(2011年第13卷第11期、2013年第15卷第5期)的基础上,再次推出“老年髋部骨折”重点刊,就我国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升骨科医生对此类骨折的认识,提高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治水平。


  虽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实早期手术可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但已有大量研究显示:缩短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可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更好地缓解疼痛。因此,一旦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然而,由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伴有内科疾病,术前需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评估,手术因而常会延迟进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尝试老年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期特邀请张长青教授撰写了“对老年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一文,文章指出:老年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的开设除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实施精细的手术操作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骨科或创伤骨科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建设、有效而安全的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等;同时强调各医疗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具备条件后再开设老年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常导致患者术后贫血,影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及患者生活质量。诚如范卫民教授所言,在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隐性失血这一现象已得到骨科医生的普遍重视。但是大多数研究仅局限于患者的术后隐性失血。危杰等撰写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一文,指出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分别占总失血量的26.8%±8.4%、22.2%±9.4%,同时还比较了4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失血量。认为临床医生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应有全面认识,特别是对术前和术后的隐性失血应予以足够重视。这提醒骨科医生术前应该密切监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由骨折本身所造成的隐性失血。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能力下降、髋部肌肉保护性差,轻微损伤即可导致髋部骨折,因此老年髋部骨折及其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发病率均较高。田守进等撰写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合并内科疾病、骨质疏松、高龄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杨欢等撰写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分析”一文,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Singh指数和髂腰肌肌力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认为严重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病理基础,术后髋关节功能、尤其是髂腰肌肌力下降是导致患者摔倒的主要原因。防治骨质疏松,进行髋关节周围肌群、尤其是髂腰肌肌力的康复锻炼是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主要方法。由于这两篇文章均为回顾性分析、且患者随访时间偏短,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