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年1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03-05 点击量:1229   我要说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医学界,而在骨科领域的骨骼实体模型打印、假体植入物的打印、导航模板及支具打印等方面的研究初见成果。本期由我刊总编辑裴国献教授组织的“3D打印技术”重点刊,就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骨科医生研究和应用这一新兴技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积极、科学、理性的研究与应用,以进一步创新应用并广泛推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升治疗效果。


  由于陈旧性骨盆骨折存在发生率越来越高、畸形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等特点,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目前尚缺乏规范性治疗方案,还需尝试采用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吴新宝撰写的“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一文,通过分析陈旧性骨盆骨折的特点和3D打印模型的作用,并尝试采用了3D打印模型对骨盆畸形程度进行判定,术前进行预手术,术中实时参考,结果获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陈旧性骨盆骨折这个切入点,展开讨论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有助于骨科医生对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有了直观认识。


  骶骨骨折往往合并了不同程度的骶丛神经损伤,然而骶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的检查方法判断骨折块大小、移位方向、移位角度和骶丛神经损伤的位置和范围。杨鹏等撰写的“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一文,采用3D打印技术完整重建11例复杂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等比例骨折模型,通过在3D模型上进行术前模拟后按预设方案完成手术,效果满意。该研究认为3D打印技术可在术前的等比例3D模型上详细设计骨折复位方法、钢板角度及位置、螺钉方向及长度,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同时可在术前准确评估神经损伤情况,是目前骶丛神经损伤检查方法欠缺的有效补充。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短,缺乏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比较,可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而明确3D打印技术的广泛适用性。


  骨盆假体重建对骨盆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恢复十分重要,但目前较常用的传统切削加工的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还存在诸多局限性,而3D打印骨盆假体的可实现复杂实体构建,其形状、匹配度及材料均具有个体化和多样性的优势。叶堃等撰写的“3D打印钛合金个性化骨盆假体生物力学的初步有限元分析”一文,通过选取拟行半骨盆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的1例男性右髂骨软骨肉瘤患者,术前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价个性化定制的3D打印钛合金骨盆假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测量结果显示3D打印钛合金骨盆假体与局部解剖的高匹配度和表面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可满足骨盆重建的生物力学要求。同时,有限元分析法不失为一种安全、经济、可重复的3D打印假体稳定性的术前验证方法。本研究为3D打印骨盆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但仅论证了模拟站立位静载荷下的3D打印钛合金骨盆假体重建后骨盆的生物力学特征,还需进一步研究不同截骨位置、步态周期动态载荷下重建骨盆假体的力学性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