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生存质量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
第一作者:钱邦平
2015-01-23 我要说
钱邦平 胡俊 邱勇 王斌 俞扬 朱泽章 蒋军 季明亮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生存质量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门诊AS患者30例、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的住院AS患者34例纳入研究。以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在站立位全脊柱X线侧位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评估AS疾病活动性指数、AS功能指数和Oswestry下腰痛评分。依据胸腰椎最大后凸角将患者分为轻度后凸组(<60°,29例)和重度后凸组(≥60°,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矢状面参数,分析生存质量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重度后凸组患者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四个维度的得分低于轻度后凸组。两组患者C7倾斜角、胸腰椎最大后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骨盆倾斜角、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减小致生理职能评分减少;胸腰椎最大后凸角增加致情感职能评分降低;矢状面躯干偏移增大致社会功能评分减低。手术治疗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除胸椎后凸角和骨盆入射角外其他矢状面参数均较术前改善,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均提高。
结论: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AS患者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较轻度后凸患者降低。C7倾斜角、胸腰椎最大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躯干偏移改变是AS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矢状面参数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