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年12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12-26 点击量:990   我要说

  虽然我国足踝外科事业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骨科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与国际足踝外科、国内其他骨科专业的重视和发展程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医学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在“数字化”、“大数据”日渐推进着医学科学进程的时代,足踝外科也同样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本着提升我国足踝损伤的诊治水平的目的,本刊继续推出“足踝部损伤”重点刊,旨在引起更多医生对足踝部损伤的重视,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后踝骨折块越大,胫距关节的接触面就越小,局部受到的轴向应力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故对于后踝骨折块予以固定、达到解剖复位已被大多学者所接受。但关于后踝骨折块的固定方式,始终存在争议。钱源等撰写的“后踝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一文,认为对于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当后踝骨折块≥25%时,固定后踝的手术入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可优先选择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等优点的从前向后入路固定后踝骨折块;而当后踝骨折块<25%时,则选择从后向前的方式固定后踝骨折块效果较好。但不容忽视的是采用从前向后的固定方式时,必须在术中影像监视下进行,否则容易导致拉力螺钉过短或位置不佳造成骨折复位丢失和关节面不平整。由于本研究病例数有限、且属于回顾性研究,因此最终的结论仍需要设计严谨、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予以确定。同时也建议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分析、总结此类损伤的治疗方法。


  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CAPP)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较快,已引起骨科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其应用确实为足踝外科高难度、复杂手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让手术更为精确,保障了手术质量,提升了手术水平。陈雁西等撰写的“计算机辅助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评估”一文,应用基于CT数据的“一站式”CAPP技术辅助治疗16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当前的CAPP技术可使完全不具备图像处理专业技术的临床医生快速完成一系列虚拟手术操作,从而协助确定最佳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矫形手术入路、复位或重建的解剖标志以及选择适宜的内置入物种类和规格。该文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与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是CAPP在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但由于为初步研究,故其结论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病例积累及更长时间的随访来支持。


  外源性压力、创伤、滑膜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炎性反应状态已经确定与跖骨痛和跖趾关节不稳定有关。跖趾关节不稳的病因可为急性或慢性,而慢性跖趾关节不稳起病隐匿,早期仅表现为跖趾关节肿胀、疼痛等非特异性表现,容易混淆漏诊。薛剑锋等撰写的“跖板修补联合Weil截骨治疗慢性跖趾关节不稳”一文,总结了收治的19例慢性跖趾关节不稳的患者资料,认为对于伴有跖痛症状的慢性跖趾关节不稳,采用背侧入路跖板修复联合Weil截骨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跖趾关节的稳定性,近期疗效良好。由于该项技术是近几年国外刚开展的术式,国内开展较少,因此该文可为临床医生处理此类损伤提供一定借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