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治疗成人腘窝囊肿
2014-12-08 文章来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学斌 李纲 张克远 尼加提 刘阳 点击量:1756 我要说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12年2月关节镜下全内缝合囊肿内壁治疗腘窝囊肿同时处理关节内相关病变。结果 本组病例36例,随访28例,随访时间4~52月,平均30个月,复发1例。 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即解决了囊肿问题,又解决了关节内病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
腘窝囊肿又叫“Baker's囊肿”,是腓肠肌内侧头的滑膜囊肿,腘窝囊肿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2007年1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关节镜下全内缝合囊肿内壁治疗腘窝囊肿同时处理关节内相关病变,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45~71岁,平均60.62岁,左膝16例,右膝20例,均伴有关节不适,腘窝胀痛症状,部分患者经过药物治疗。
1.2 手术方法
仰卧位,患肢上止血带,先关节外标记囊肿位置,常规从膝前入路置入关节镜,先行常规关节镜检查,判断有无半月板损伤及骨性关节炎程度,进行相应处理。然后从腘窝后方将美兰溶液注入囊内,然后关节镜下观察囊肿与关节腔交通处,镜下可见有蓝色液体渗入,然后做膝关节后内侧入路,结合前入路寻找其裂隙,然后局部清理,以肩袖缝合勾缝合交通处,反复屈伸关节,缝合标准以未见蓝色液体渗出为准。然后从关节后方囊肿处以注射器抽吸干净囊肿内液体,置入负压引流管。
1.3术后处理
术后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早期避免反复屈伸,术后第二天可下地活动。
2.结果
手术均顺利,无伤口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36例中有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0个月,其中有一例患者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愈合时间延长,无红肿,未做特殊处理。限制活动后愈合。按 Rauschning和ling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0级18例,1级10例,2级8例。1例于术后2月复发,未再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5%。
3.讨论
腘窝囊肿多发生在半膜肌腱滑囊和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的滑囊,其常常与关节腔相通。当关节囊后方裂隙形成时,关节内液体会随着关节的活动进入滑囊,形成阀门机制进入滑囊的液体无法回流入关节,久之则行成腘窝囊肿,产生相应症状。部分病人因为半月板后脚损伤也可造成这种单向流通现象形成有些患者虽有囊肿,经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但无临床症状可不处理,随访观察即可。
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大,易伤及血管神经,同时由于囊肿与关节腔相通处不易发现,故容易造成术后复发,高达50%以上。关节镜下容易判断囊肿形成交通处,通过从后方囊肿处注入美兰来发现关节囊内需缝合处,部分学者主张扩大交通处囊腔,处理好活瓣阀门机制,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节镜下处理腘窝囊肿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的特点,避免了从后方入路血管神经损伤的危险,同时腘窝囊肿多合并有关节内病变,关节镜下可以进行相应的半月板损伤的处理,如果合并有骨性关节炎剥脱的软骨碎片可以一并处理,由于不对囊壁进行彻底剥离,进一步减少了组织损伤,节省了手术时间,但也有部分学者主张在腘窝后方囊肿周围皮肤切小口,通过在关节镜监视下对囊肿进行剥离关节镜下也可行内引流法或双向引流法处理囊肿。
关节镜下对腘窝囊肿的处理需要昂贵的关节镜设备,同时学习曲线也较长,需要一定的关节镜手术的经验,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微创治疗腘窝囊肿的发展。
本组病例有一例后内侧关节镜入路愈合时间较长,时有关节液渗出,制动一周后自愈,考虑此入路为进行缝合时8MM鞘管通道,入口较大,缝合时又未严密缝合所致,如不注意可能会产生窦道,引起感染,还有一例患者术后2月复发,患者合并有骨性关节炎,结合71岁高龄,建议必要时行关节置换手术。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处理腘窝囊肿,具有时间短,损伤小,效果确切的特点,手术安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