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是创伤骨科发展的源泉
2014-12-08 文章来源:北京积水潭医院 王满宜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是一个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诸要素的有机整体。我国目前现行的医疗体制和医疗产业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的工作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考虑到创新的重要性,在2013年COA期间开展了“创伤骨科创新论坛”。这次论坛有多位医生展示了他们独创的思维与产品的雏形,将会对全国创伤骨科医生们的创新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提起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创新的形态远不止这些。创伤骨科学组内委员们民主互助的学术气氛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它是凝聚全体委员的“胶水”。有了这种凝聚效应,委员们就会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通过学组委员十几年的磨合,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必然会产生创新的火花和合力,可以说是组织的创新。
创新不是医生轻易用于患者身上的试验品,而是经过反复对创新雏形的推敲与动物实验、生物力学试验等科学依据证实其可行性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如董福等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西藏小型猪的胫骨解剖参数,设计了一种新型可控微动胫骨髓内钉,并探讨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他们选取20只成年西藏小型猪,采用X线片测量双侧胫骨髓腔的解剖参数,再通过UG软件设计出胫骨可控微动髓内钉。之后选取10只西藏小型猪予以左侧胫骨中段骨折造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术后X线片、步态分析及显微CT结果全面评估两组骨折愈合情况。他们没有轻易将创新产品用于人体,而是通过动物实验得到科学的数据后才开展进一步研究。
创新并不意味着成功。因为它要经受大量临床数据的验证,最后还需获得市场的认可。庄岩等对111例成年患者正常侧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股骨头直径、髋臼后柱接骨板途经的髋臼后壁、近端及远端3段近似圆弧的曲率半径,以及反映3段圆弧相对位置关系的角度。比较以上各形态学参数在性别间的差异,探讨其相关性,并基于结果指导髋臼后柱解剖型接骨板的设计。通过对髋臼后柱骨折复位质量及临床可接受的误差范围的权衡成功设计出了3种解剖型接骨板,其较传统解剖型接骨板设计更为合理,但这种设计仍需临床的验证。
创新是经过大量临床工作的摸索和积累,在掌握先进的临床知识基础上,又有睿智和追求新理念的渴望而形成的。譬如吴新宝等从收集的80例正常成年人骶髂关节CT平扫影像数据中选取15例测量骶髂关节间隙内倾角,确定接骨板近端孔、中间孔和远端孔内倾角度。然后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接骨板模型,最后制作出真正的钛金属接骨板。选取10具成年人骶髂关节尸体标本进行骶髂关节脱位造模和接骨板复位、固定的有效性评估。这是需要大量的临床基础和经验才能够设计出的内固定新产品。
创伤骨科的创新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只有孜孜不倦、刻苦攻关、耐得寂寞的医生才能够完成。如果按照骨科在线2011年以前全国注册的骨科医生3万余人统计,预估从事创伤骨科专业的医生至少有2万人。如果1%的创伤骨科医生每年有1项创新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所以作为学术组织的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创新、鼓励创新,让创新理念贯穿在临床实践中,创伤骨科的事业就有了发展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