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年11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11-27 点击量:1002   我要说

  开放性骨折多由外伤暴力造成,常伴有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及肌肉的损伤,病情复杂、治疗困难。诚如徐永清教授所言“开放性骨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发展历经了4个阶段:第1阶段或消毒前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此阶段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挽救生命;第2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保留肢体;第3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预防感染;第4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至今,治疗的主要目的为如何保留受伤肢体的完整功能。从以上4个阶段可以看出,开放性骨折的治疗要求越来越高,其治疗原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至今仍存在很多争议。为此,本期特邀本刊副总编辑徐永清教授组织了“开放性骨折的治疗”重点刊,就我国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争鸣,旨在使广大骨科医生正确认识不断更新的治疗理念,最终提升开放性骨折的诊治水平。


  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的治疗比较困难,首先需要行彻底的病灶清除,然后再根据具体伤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置管抗生素液体冲洗、局部开放植骨、局部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或骨水泥、局部肌瓣填塞、Masquelet技术植骨、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及骨搬运术等。徐永清等撰写的“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一文,分别采用单纯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万古霉素骨水泥及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结合皮瓣3种方法治疗418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骨的固定首选外固定支架;无骨外露时,伤口内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治愈率均较高;当存在骨外露时,采用万古霉素硫酸钙结合皮瓣效果满意。本文病例数较多,其结论为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较难治疗,临床上常选用一期皮瓣覆盖创面、二期骨缺损修复,或者利用复合组织瓣一期修复。此类方法疗效确切,但需要术者具有较高的显微外科技术水平,且对供区损伤较大。钟万润等撰写的“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一期治疗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一文,应用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一期治疗7例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取得良好疗效,认为其具有操作简便、对供区损伤小及手术风险低等优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有一定适应证:只适合于不适宜皮瓣移植的保肢患者,且牵拉成形的皮肤在外观、弹性及感觉方面与皮瓣修复术后的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


  对于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治疗,目前多主张一期清创、采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骨折,并用负压封闭引流覆盖创面,二期再行确定性的骨折固定术及创面修复术,以降低感染率。陈雪松等撰写的“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的一期修复与重建”一文,文中首先提出“关键创面”的概念,即在开放性骨折中,仅无法植皮或对手术方案选择、疗效及预后产生显著影响的部分创面需要应用组织瓣技术修复,且其面积往往相对有限,大部分创面可以选择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修复,将此类创面称之为关键创面。作者对160例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患者在一期急诊修复关键创面的同时确定性固定骨折及功能重建,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该方法可以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仅修复关键创面可减少供区牺牲,避免外形臃肿。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对此类损伤进行一期修复与重建需要术者准确判断患者全身及局部状况,且需掌握精湛的创伤骨科和显微外科技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