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Latarjet两种术式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伴重度骨缺损3~5年随访的比较研究

第一作者:向明

2014-10-10 点击量:1521   我要说

向明 杨国勇 陈杭 胡晓川 唐浩琛

  目的:研究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伴重度骨缺损患者的疗效。

  方法:结合三维CT扫描和肩关节镜对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肩盂前缘骨缺损和肱骨头后外侧的Hill-Sachs损伤的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估,如肩盂呈倒梨形(骨缺损大于肩盂宽度的25%)合并或伴有Engaging Hill-Sachs 损伤,即通过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运用Latarjet技术进行重建,治疗伴有重度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37例。其中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喙突内旋90°转位术式,随访资料完整的共16例;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喙突平行转位术式,随访资料完整的共21例。男性23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5岁(17~46岁)。术前Apprehension sign 均为阳性,平均脱位次数13.5次(8~28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不稳定评分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8.3个月(37~61个月),术后患肩制动2周后即在医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肩关节功能康复及力量恢复训练,术后6个月三维CT显示喙突平行转位组骨块均与肩胛颈愈合,而喙突内旋90°转位组有3例骨块未与肩胛颈愈合,两组喙突骨块愈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8,P<0.05)。喙突平行转位组手术前对终末次随访比较,前屈上举(152.5±22.6)°与(168.0±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8,P<0.05),平均体侧外旋(52.6±18.4)°与(44.9±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6,P>0.05),ASES评分80.7±16.7与92.2±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7,P<0.05),Constant-Murley评分78.6±10.1与91.6±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4,P<0.05),VAS不稳定评分平均6.0±1.4与4.3±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4,P<0.05);而喙突内旋90°转位组前屈上举(148.5±19.2)°与(170.0±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0,P<0.05);平均体侧外旋(55.8±16.9)°与(40.6±1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5);ASES评分81.4±14.7与92.4±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P<0.05),Constant-Murley评分80.2±12.6与92.8±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8,P<0.05),VAS不稳定评分平均6.4±1.5与4.2±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0,P<0.05);至末次随访喙突平行转位组与喙突内旋90°转位组相比,无论前屈上举、平均体侧外旋、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或VAS不稳定评分,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末复查时X线片6例出现骨关节炎表现,其中喙突平行转位组有1例,喙突内旋90°转位5例,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重度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肩关节镜下或开放铆钉重建修复Bankart损伤脱位复发率较高,风险大,微创治疗难以彻底治愈,多采用Latarjet手术治疗,目前有喙突平行转位和喙突内旋90°转位两种术式,均能为该种类型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提供更好的静力稳定性,从而有效减少脱位的再发率;而喙突平行转位较喙突内旋90°转位固定强度相对较高、接触面积更大,愈合率相对较高,并且发生骨关节炎改变的几率相对较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