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分型及修复

第一作者:骨科在线

2011-07-07 点击量:1077   我要说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分型以及修复方法。 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42例下肢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2岁。感染性骨缺损部位:股骨3例,胫骨39例。根据其缺损特点分为3型:单纯大段感染性骨缺损(Ⅰ型)、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Ⅱ型)、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并肢体短缩畸形(Ⅲ型),本组Ⅰ型6例,Ⅱ型35例,Ⅲ型1例。所有患者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分别应用单纯腓骨瓣移植或移位(6例)、腓骨皮瓣移植(31例)、腓骨瓣+股前外侧皮瓣移植(4例)、骨牵引延长+腓骨瓣移植(1例)同期进行修复。 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6~41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除2例因移植腓骨坏死而截肢、2例感染未能控制外,其余38例患者骨缺损均得到成功修复,下肢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参照Johner-Wruhs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18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下肢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根据其缺损特点可分为3型;针对性应用不同形式的腓骨瓣,能同期修复下肢各种类型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