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第一作者:杨新明
2014-08-22 我要说
杨新明 王耀一 石蔚 章鹏 阎斌 张培楠 高永革 吴伟 崔书君
背景: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而其影像学分型有利于该病的标准化治疗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8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据X线、CT及MR影像学表现对患者进行分型。
结果: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Ⅰ~Ⅴ型。Ⅰ型:椎体炎型,Ⅱ型:椎间盘炎型,Ⅲ型:骨膜炎型,Ⅳ型: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型,Ⅴ型:脊髓神经型。两型以上为复合型。本组46例为复合型(51.69%),其中Ⅴ型伴有其他4种类型最多(45例);43例为单纯型(48.31%),其中Ⅰ型20例、Ⅱ型9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4例。31例通过非手术治愈,58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52例行病灶清除术、6例行经皮微创术治疗。本组89例均随访1年,痊愈83例,好转6例,愈后无复发。
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影像学分型对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