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年8期导读

第一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08-21 点击量:1001   我要说

  由高能量暴力所致的足部损伤患者比例日趋增高,中足损伤每年的发生率约为130 000,占全身骨折的0.4%。中足由跖跗关节、跗横关节及跖骨基底、楔骨、舟骨、骰骨和距骨、跟骨前部组成,解剖结构的稳定依赖诸多韧带、关节囊及足内肌和足外肌的维持。临床上对中足损伤的治疗不当易导致中足畸形愈合,而后者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是一个挑战。俞光荣等撰写的“中足损伤畸形愈合的分型及手术治疗”一文,作者根据中足畸形愈合的特点将其分为3型:型(足弓正常)、型(高弓畸形)、型(平足畸形),其中每一型又分为3个亚型:a型为前足外展畸形;b型为前足内收畸形;c型为前足无内收、外展畸形。并深入探讨了每一亚型的治疗方法选择及手术操作要点,认为中足损伤一旦出现畸形愈合应尽早就医,根据畸形情况制定个性化矫形手术方案。虽然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病例数偏少、随访时间偏短,其自创分型的指导意义及疗效的有效性最终还有赖于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的观察验证,但是作者这种善于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推崇。

  随着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有一定提高。与此同时,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的颈短缩现象也并不少见,但颈短缩程度的判定及测量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夏希和刘智撰写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颈短缩的测量及其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一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颈短缩测量及分度方法:根据随访期间X线片与术后首次X线片比较观察是否存在空心螺钉尾端外露,以外露最长螺钉为测量标志,将钉杆外露长度作为颈短缩长度,并以此长度与钉帽厚度的比值将颈短缩分为3度。与以往颈短缩测量方法比较,该方法更直观,便于临床应用;同时发现严重颈短缩对髋关节功能有影响。尽管摄片时的投照角度、股骨近端旋转、患者体位及测量方法本身设计缺陷等因素均会不可避免地对颈短缩测量造成影响,但是该方法为颈短缩程度的判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不失为一种尝试与探索,值得鼓励。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国内外学者均主张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加,术后有8%~32%的内固定失败率,主要表现为螺钉切割、髋内翻畸形、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严重丧失。王沈栋等撰写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骨折不稳定是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最为关键的因素;严重骨质疏松、外侧壁骨折、功能复位、合并内科疾病及尖顶距>25mm均可能导致内固定失败。潘等撰写的“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败原因分析”一文,指出虽然InterTan髓内钉系统设计合理,临床应用也证实其效果确实可靠,但是术中、术后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认为良好的术中操作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关键,术后需密切随访以防止髋内翻畸形、股骨颈短缩及股骨头切出等并发症的出现。明确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影响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可以更好地预防内固定失败,提高手术成功率。由于这两篇文章均为回顾性分析,且纳入病例数偏少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确切原因及影响内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