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和手术治疗选择

第一作者:曾忠友

2014-07-17 点击量:847   我要说

曾忠友  吴鹏  张建乔  唐宏超  宋永兴  严卫锋  韩建福  金才益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评分系统用于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56例下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病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43.1岁. 高处坠落伤40例,交通伤12例,重物砸伤4例. 损伤部位:L3 37例,L4 16例,L5 3例. 按AO分型:A3.1型17例,A3.2型14例,A3.3型25例. 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40例. 按AO分型、后柱是否损伤及椎管占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分别选择跨伤椎固定、经伤椎置钉固定、联合后前入路和Ⅰ期后入路手术方式. 对比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情况的变化,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固定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 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的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进行评定.

  结果:56例切口无感染,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现象. 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 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恢复方面,术后即刻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情况:跨伤椎固定方式融合13例,经伤椎固定方式融合20例,联合后前入路和Ⅰ期后入路方式20例均获得植骨融合. 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C级1例,D级3例,E级52例. 患者局部疼痛评定:P1 52例,P2 3例,P3 1例. 工作状态分级:W1 12例,W2 39例,W3 5例.

  结论:由于下腰椎与胸腰段在解剖、生物力学方面的差异,其具有完全不同的损伤特点. 而根据AO分型、后柱是否损伤及椎管占位程度进行的综合评分,是指导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选择的较好方法,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损伤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