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高空跳伞着陆状态下踝关节动态角速度与垂直反作用力的测定
第一作者:郑超
2014-07-11 我要说
郑超 伍骥 黄蓉蓉 崔松超 文偃伍 李毅 吴迪
目的:通过模拟高空跳伞着陆训练环境测定不同高度半蹲式跳伞着陆状态下的踝关节角速度、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为预防跳伞着陆踝部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方法:募集18名健康志愿者,包括空军地勤人员9名、职业跳伞人员9名.两组受试者身高、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分别从30 cm和60 cm高的跳台以半蹲式跳伞着陆并腿姿势跳落到测力台上.高速摄像机记录着陆过程,测定踝关节跖屈角位移及时间、地面垂直反作用力,计算角速度,分析踝关节动态角位移、角速度、垂直作用力与不同高度的相关性.
结果:30 cm高度:地勤人员组与跳伞运动员组踝关节角位移分别为25.73°±8.13°、20.05°± 12.27°,垂直反作用力分别为(3 372.4±748.6)N、(5 181.5±1 726.2)N,受力时间分别为(0.049±0.015)s、(0.012±0.004)s,缓冲时间分别为(1.397±0.746)s、(1.737±0.45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 cm高度:地勤人员组与跳伞运动员组踝关节角速度分别为(25.45±15.01)°/s、(16.51±4.18)°/s,垂直反作用力分别为(4 616.0±1124.7)N、(7 119.5±2 307.4)N,受力时间分别为(0.048±0.013)s、(0.015±0.006)s,缓冲时间分别为(0.922±0.347)s、(1.617±0.54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从不同的测试高度跳下,跳伞运动员组的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大于地勤人员组,但角速度及角位移小于地勤人员组.对比地勤人员组,跳伞运动员组的受力时间短而缓冲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