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截骨短节段融合术联合双生长棒技术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凸

第一作者:王升儒

2014-05-12   我要说

王升儒 仉建国 邱贵兴 郭建伟 张延斌

  目的:评估后路截骨短节段融合术联合双棒生长棒技术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初步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至2011年行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双棒生长棒技术治疗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2~10岁,平均5.9岁;Risser征均为0度.记录患儿年龄、撑开次数及并发症.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侧凸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距离及内固定的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以及脊柱、胸廓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估.

  结果:7例患儿共接受后路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生长棒手术48次,其中41次为撑开术,平均每例患儿经历5.9次撑开术.7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83个月,平均为59.4个月.冠状面主弯度数术前81.4°,术后40.1°,末次随访时41.1°.T1~S1从术前23.7 cm增至术后的27.0 cm,末次随访时为32.8 cm,平均年增长率为1.12 cm/年.内固定节段初次手术术后为20.5 cm,末次随访时为25.0 cm.坎贝尔的空间供肺比值(Campbell's space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术前为0.87,术后改善至0.95,末次随访时为0.97.1例患儿因脊柱生长致生长棒可撑开部分不足接受换棒术.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儿发生并发症.

  结论: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双棒生长棒技术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可在维持矫形的同时,保留大部分脊柱的生长潜力,但是该技术创伤较大、手术难度较高、需多次手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