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痛性残端神经瘤中期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第一作者:朱海波

2014-04-02 点击量:516   我要说

朱海波       熊革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残端神经瘤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37 例截肢术后痛性残端神经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其中 19 例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 ( 骨内置入组 ),术中用锐利的刀片将神经瘤近端锐性切断直至神经断端外露正常的神经纤维束为止,在邻近的骨质用电钻钻两个骨洞,两个骨洞之间用刮匙刮通,游离神经主干使其神经残端能充分放入骨髓腔内,使神经断端从一个骨洞穿入,从另一个骨洞穿出,用 8-0 无创伤缝线缝合神经外膜与骨膜固定 4~6 针,可缝合穿出部位骨膜,闭合骨洞,保证神经残端在骨内增生,避免残端神经瘤外露。另外 18 例行肌内置入 ( 肌内置入组 ),神经瘤处理及神经游离同骨内置入组,在周围邻近肌肉顺着肌肉纤维剥离形成肌肉盲袋,可行肌肉纤维缝合形成盲袋,将神经断端置入肌肉盲袋内,利用纤维外科技术缝合神经外膜与肌纤维固定 4~6 针。术后定期随访。采用 SPSS16.0 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0 例平均随访 25 ( 16~40 ) 个月;骨内置入组及肌内置入组术后的早期 ( 术后 1 年内 ) 手术优良率分别为 93.75﹪ 和 92.86﹪,中期 ( 术后 1~3 年 ) 手术优良率分别为 87.50﹪ 和 57.14﹪。两组的优良率比较以及骨内置入组早、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肌肉内置入组早期与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痛性神经瘤,可以取得中期稳定的疗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