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内侧壁斜形锁定组合板(MEP-CLOP)治疗髋臼骨折

2014-01-03   作者:张殿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点击量:2523 我要说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髋臼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过去30年髋臼骨折的治疗发展迅速,死亡率大幅下降。要获得远期良好的临床效果,髋臼骨折的解剖复位是基础,解剖复位患者的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非解剖复位患者。对于复杂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为手术治疗的首选是目前医学界的共识。

   目前,髋臼骨折的治疗大多遵循 Letournel 提出的双柱理论,髋骨由髂骨、 坐骨和耻骨组成,髋臼好像位于弓形中,这个弓包括2个臂,分别称为髋臼的前柱(髂骨-耻骨柱)和后柱(髂骨-坐骨柱)。Judet及其同事在1964年发表了髋臼骨折的解剖分类,之后Letournel对其做了修改,把髋臼骨折分为5种单一骨折和5种联合骨折。其中,5种联合骨折包括后壁和后柱联合骨折、横行和后壁联合骨折、T型骨折、前柱和后柱半横行联合骨折和双柱骨折。髋臼窝后方由坐骨体内翻形成的四边形区域称为四边体(或四方区),前、后柱呈60°相交形成一个拱形结构,称髋臼顶,是髋臼主要负重区,四边体上方参与主要负重区的组成。除了单纯的前壁或后壁骨折外,其余骨折类型均可能涉及到四边体,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在内固定植入位置及方向上要求更高。

   复合型髋臼骨折是较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主要发生于青壮年的高能量损伤,其疗效及预后与复位固定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涉及包括髋臼四边体的各种类型骨折,手术时要求尽可能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以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但对于复杂的髋臼骨折,尤其是涉及臼顶区、髋臼四边体的粉碎性骨折,由于髋臼的臼顶部、内壁较薄并邻近股骨头,极大限制了在这一区域内使用的内固定类型。 常用的平行于四边体的螺钉放置较为困难,易误入关节腔或盆腔, 即使达到解剖复位,远期也有可能复位丧失。 因此,设计符合局部解剖又利于医师术中操作的内固定物极为重要。

   骨盆内侧壁斜形锁定组合板(Medial Pelvis Combined Locking Oblique Plate,MEP-CLOP)的设计理念基于在骨盆内侧壁固定复杂的联合骨折,保证复位后有效的固定,只采用一种内固定物兼顾尽可能多的骨折区域,以及安全置钉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根据初步试验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发现MEP-CLOP在治疗复杂的髋臼骨折尤其是涉及四边体部位的骨折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解剖型设计贴合骨盆内侧壁

   髋臼骨折内固定目前临床上的选择有解剖重建板及螺钉固定两种。有学者通过对髋臼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就固定强度而言,后柱钢板联合前柱逆行拉力螺钉以及后柱钢板联合前柱钢板均可满足临床要求,其中前者的固定强度最大,但是前柱逆行拉力螺钉技术对操作者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而且不能在直视下进行固定,如果偏离方向,前柱螺钉可能穿入关节内并损伤髂外血管和股神经等。临床上对于复杂的联合性髋臼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最为常见,尤其是对于粉碎严重、骨质较差的患者。但重建钢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精确预弯以适应骨盆不规则的平面,加之固定范围有限,容易造成固定失败及二期复位丢失。MEP-CLOP的外形与骨盆的不规则平面相匹配,无需预先塑形,宽大的外形覆盖了整个骨盆内侧壁,对于粉碎性骨折有很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钢板表面的锁定钉孔避免了由于患者骨质太差而造成螺钉把持力不足,导致二期复位丢失的状况。

二、板体中心区独特的网格设计

   MEP-CLOP拥有独特的网格设计,不仅使板体曲线更贴合于骨面,也利于在术中直视下观察复位情况。针对于四边体的粉碎骨折, 网格区也可作为植骨放置区域。

三、组合式设计应用范围广

   Widmer的研究结果证明,髋臼外表面的应力与应变主要集中分布在髋臼顶部( 髂骨支持区,臼顶部)、髋臼的后下区(坐骨支持区,髂坐柱)和前下区(耻骨支持区,髂耻柱),即髋臼外表面的应力传导模式呈三点式 。MEP-CLOP在兼顾三个主要应力承载点的同时,其独特的组配式设计使得覆盖范围更大,包括了整个前、后柱和髂骨翼,满足了几乎各类髋臼骨折的需要。主板通过与各型附属板的组合,真正做到了各取所需,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在术中随意搭配。

四、手术采用前侧入路就可同时固定前后柱

   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关键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高质量复位的前提,也更有利于病人术后关节及肢体功能恢复。大多数学者认为,髂腹股沟入路可显露从骶髂关节起到耻骨联合的髋骨盆面结构,包括完整的前柱、四边体表面和后柱的内侧表面。对于前柱骨折,能在直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但该入路对后柱结构显露不足,仅能显露后柱的部分表面。改良Stoppa入路虽然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其不能直视四边体后部,窗口较小,应用范围有限,一旦伴发髂窝及髂骨翼骨折需要额外的辅助切口。Kocker-Langengback入路主要用于后柱伴后壁、横行伴后壁、T型骨折,对于髋臼上壁和臼顶骨折也可以达到比较清晰的显露,缺点是显露髋臼上壁和臼顶时需要剥离臀中、小肌,而该项操作是引起术后异位骨化的重要因素。扩大的髂股入路可以同时显露髋臼前柱和后柱,但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操作较为困难的缺点,且对于髋臼前、后柱的显露分别不如单纯的髂腹股沟入路和K-L入路更清楚。基于以上原因,国内外很多学者建议,对于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前后路联合切口可以更好的复位固定。

   以往单一前侧切口进行后柱固定时,一般采用纵向螺钉盲穿固定后柱骨折,极易穿透髋臼骨板的薄弱区,螺钉进入关节或盆腔会引起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有学者尝试各种方法采用单一的前侧入路固定复杂的髋臼骨折,如计算机导航引导下的螺钉固定技术,前路钛板结合四边体螺钉技术等。但导航技术学习曲线长、设备成本高,很难推广使用。前路四边体螺钉技术存在对于移位较大粉碎严重的骨折固定不牢固的缺点。MEP-CLOP钢板主体上部的三个锁定孔采用锁定导向技术防止螺钉误入髋臼及盆腔,锁定导向钉可以兼顾解剖板本身与骨标志,正确引导螺钉方向,使置钉的准确性大幅提高。仅采用单一的髂腹股沟入路即可通过2根锁定位置螺钉复位后柱骨折。此项设计使得术中操作更为安全、简单,宽大的钢板可以使粉碎的骨折块更好复位,锁定钉可以保证复位后牢固的固定,相较于单纯的螺钉固定更具优势。

五、不用进入真骨盆可直接复位固定粉碎四边体骨折

   沿骨盆界线放置重建板内固定为髋臼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涉及四边体骨折时,由于该区域的解剖特点,使得暴露困难,螺钉很难安全置入,钢板在此部位的钉孔常处于旷置状态,不能直接有效的固定骨折。MEP-CLOP钢板主体下部的螺钉孔允许大角度的斜行置钉,配套设计的导向套筒和骨盆拉钩可以在不进入真骨盆的情况下复位固定骨折,增加了固定强度。三个固定角度的普通螺钉孔限制了螺钉的打入方向,有效防止螺钉穿出。精准的螺钉置入降低了直接进入真骨盆复位、固定的风险。

   复杂的髋臼骨折一直以来都是骨科学界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临床诊疗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和内固定物也逐渐向着微创、安全、有效的方向发展。螺钉、钢板作为最常用的内植物,近年来材料及置入方式也时有创新,虽然诸多的新技术使得髋臼骨折的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神经、血管损伤,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仍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目前,钢板螺钉固定技术依然是复杂髋臼骨折首选的手术方式。拉力螺钉技术虽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但对于粉碎严重、骨质较差的患者并不适用,且对术者的手术技术及手术室的硬件条件要求很高,学习曲线长不易掌握,一旦操作失误会造成螺钉穿入关节,损伤血管、神经等灾难性的并发症。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髋臼的生理解剖和力学结构特点设计了骨盆内侧壁斜形锁定组合板(MEP-CLOP),是为解决复杂的髋臼复合型骨折,尤其是伴有四边体移位的髋臼骨折难以复位和可靠固定而设计的新型内固定钢板 。虽然该研究结论尚有待于生物力学试验和进一步临床应用验证。但MEP-CLOP的出现使固定复杂髋臼骨折不再是高级医师的专利,微创、简便、安全的操作方式让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手术技能的医师也可以掌握这类手术技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