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育性髋脱位 78 例手法复位随访报告

第一作者:程增辉

2013-10-25 点击量:527   我要说

程增辉         马瑞雪

目的 通过对 18 个月以下与 18~36 个月两组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关节形态发育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 18 个月以上髋脱位手法复位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 2003 年 1 月至 2007 年 12 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位 ( 或蛙式位 ) 石膏及外展支架固定治疗的 36 个月以下患儿 78 例 ( 97 髋 ),根据复位时年龄分为两组:<18 个月组与≥18 个月组 ( 18~36 个月 )。通过骨盆平片上髋臼指数、髋关节内侧间隙、股骨头骨骺核、股骨头中心距离差及沈通线结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分别对手法复位后 6、12、24、36 个月髋关节形态变化进行复位后平均 25.2 ( 6~60 ) 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手法复位后髋臼指数及髋关节内侧间隙下降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值分别为 0.45,0.57,α=0.05 );股骨头骨骺核发育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2,α=0.05 );股骨头中心距离差下降水平组间差异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 P=0.1349,α=0.05 );沈通线在两组手法复位后都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由复位前不连续,到复位后 6 个月支架拆除后连续,随着下地行走又欠连续。18~36 个月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稍低于<18 个月组 ( P=0.04,α=0.05 ),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率前组高于后组 ( P=0.01,α=0.05 )。结论 18 个月以上发育性髋脱位手法闭合复位治疗仍然可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