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经验|脊索瘤的病因与流行病学

2018-11-28 文章来源:钟南哲 杨兴海 点击量:2096   我要说

脊索瘤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肿瘤,在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中占比约为1%至4%。尽管在病理学上脊索瘤被认为是低级别恶性肿瘤,但其治疗后的高复发率为该病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危害。该肿瘤,尤其是骶尾部脊索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导致确诊时肿瘤负荷大,边界不清,并且对周围结构的侵袭较广泛。另一方面脊索瘤高发于颅底-枕颈及骶尾等解剖结构特殊的部位且辅助治疗不敏感,使得该病的治疗颇具挑战。今天,我们先从其病因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介绍脊索瘤相关的系列话题。

上海长征医院完整切除世界罕见巨大骶骨脊索瘤

我国目前尚缺乏脊索瘤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根据美国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脊索瘤的发病率约为1/10万(男女比例≈2:1)。 50-60岁是其发病的高峰年龄。脊索瘤在小于40岁的人群中较少发生,极少累及儿童和青少年(<5%)。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儿童脊索瘤患者往往预后较差。

一般认为脊索瘤发病率骶骨较颅底高,然而已证据显示,脊索瘤几乎平均发生于颅底(32%),活动脊柱(32.8%)和骶骨(29.2%)。脊索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骶骨骨肿瘤,可占所有原发骶骨肿瘤的30-50%。中轴骨外或骨外病灶极为罕见,但亦有文献报道。

现今学界对脊索瘤的来源问题还存在争议,其中较为成熟的假说为脊索起源假说。其认为脊索瘤的发生发展来自椎体和中轴骨中残存的脊索组织。人胚胎和胎儿的细胞追踪实验表明,脊索细胞巢所在位置与脊索瘤的发生位置相同。尽管细胞转化为脊索瘤的直接证据不足,以脊索原始残余的分子表型与癌巢相较而言,脊索残余确有可能为脊索瘤的转化来源。

脊索瘤脊索起源学说假设图

值得一提的是,对脊索瘤发生中所涉及的具体机制而言,最有意义的证据是在家族性脊索瘤中发现的在转录因子T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片段(brachyury)。Brachyury 作为重要的脊索发育启动因子,高表达于脊索发育过程,在成熟中轴骨中无显著表达,而在脊索瘤中特异性高表达。高分辨率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high-resolution array CGH)检测显示家族性脊索瘤患者肿瘤样本中的6q27区域有独特的重复序列。

这个序列中只包含brachyury 基因,且相比较其他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此基因在几乎在所有脊索瘤中均有过表达。研究表明brachyury控制着数个关键干细胞基因的表达,亦参与推动上皮-间质移行这一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尽管brachyury在脊索瘤发病机理中扮演的具体角色至今尚未完全研究透彻,但普遍其认为在脊索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被视为脊索瘤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简介:


杨兴海,医学博士,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医院骨肿瘤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脊柱肿瘤外科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成功实施脊柱肿瘤手术2000余例次,熟练主刀高难度枕颈段、颈胸段、腰骶段脊柱肿瘤手术,率先开展4项脊柱肿瘤外科治疗新技术。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兼任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全军骨科专委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脊柱肿瘤学组副组长等职。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省部级课题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pine》、《Neurosurgery》、《Bone》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著34篇,其中SCI收录26篇,总影响因子71。参编学术专著8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明专利2项。第2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4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各1项。

分享到: